北京,曾经被调侃为“便利店死地”,相比于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城市,北京市场号称是“三个半”生意:马路太宽,导致只能做半条街生意;冬天天气太冷,加上各种大型会议,导致只能做半年生意;夜生活不丰富,导致只能做半天生意。
▲顾客选择便利店的原因
实际上,不只是 7-11,其他的零售玩家正在加入外卖行业,并引发餐饮市场的变化……
▲SKU2000的7-11,目前在美团上线了1000种左右商品。
用 NPO 法人日餐餐厅海外普及代表上垣清澄的话说,“日本快餐行业,大家最惧怕的是以 7-11 为首的便利店”,事实的确如此。7-11 在日本的 2 万余家便利店中,食品销售占比近 7 成,增速高于非食品类 5 个百分点,并且占比在持续扩大,其中加工食品占26%,快餐占 30%,日常食品占 13%。也就是说,在7-11便利店中,每销售 10 件商品,其中 6 件都是快餐食品,快餐绝对是 7-11 的主打商品。
“便利店做外卖”要干掉谁?
由此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纯粹的快餐将会被效率模型更为极致的便利店和外卖替代掉,而有准备的快餐品牌正在向着正餐化、社区化、零售化方向演变,如果你想了解快餐的变化,可以戳文章《快餐的“拐点”:这22个案例说明一切…》。回到消费者这端,他们并不在乎在哪里吃,他们只在乎吃什么,好吃不好吃,因此,随着餐饮与零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,餐饮可能会消失,成为一个为消费者提供“吃”的渠道。
相较于产品由第三方生产的 7-11,日本便利店另一巨头全家便利店则开拓出另一个渠道:自己在国内建立了7家盒饭工厂,每天可以销售 30 万个盒饭,被称为日本最大的“小食堂”。在日本,全家制造盒饭,每天需要 10 吨大米,最终做成 4 万斤米饭、数十种便当。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芝士咖喱猪排饭,平均每天每家店可以销售 10 盒以上;为了让顾客就餐,全家在 3.0 店面中,每家店增加了约 10 个餐位。
除了全家便利店,日系便利店罗森、本土便利店全时、最像 7-11 的邻家便利店(已关闭)、爱鲜蜂等便利店品牌也纷纷入驻百度外卖、京东到家、美团外卖等外卖平台。
截止 2016 年,便利店目前已经抢占了日本国内快餐行业 40~50% 的市场份额,便利店餐食销售对餐饮市场的渗透率达到 6%,业内人士称,此数字在将来还会继续往上升。
那么,回到开始的问题,便利店做外卖到底动了谁的蛋糕?这要从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分析。7-11 在中国经营数据显示,Fast Food 商品(即 FF)已经成为便利店销售额和毛利最大组成部分,其合计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 42.9%,毛利贡献也达到了 46.6%(在日本这一数据更高),其中,料理、乳制品、饮料、好炖、饭团寿司占据了消费者目标商品前五的位置,除乳制品和饮料这类便利店的传统品类外,剩下的均为速食商品。